描述
专业 · 严谨 · 先进

【84岁偏瘫患者的康复历程】要强了一辈子,又怎能在病魔面前低头!

时间:2022-06-17

近日,我院康复医学科收到了一封长达三十余页的感谢信,这封感谢信来自84岁的偏瘫患者谭大爷。信上的字迹工整有力,但就在5个月以前,谭大爷还因突发脑梗死而瘫痪在床,吃饭、穿衣、大小便等日常活动完全无法自理,一举一动都依赖家人的照料。发病后,谭大爷在多学科诊疗模式(MDT)下持续参与康复治疗,由神经内科医生、康复医生、康复治疗师等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,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。他不仅在出院时实现生活自理,也寻回了更多生活自主性,重回独立而丰富的晚年生活。


1_20220617_083925586





01

去年7月,谭大爷起床时感到右脚麻木僵硬,随后头晕、站立不稳,跌倒后无法起身,由救护车送到医院后,以“左侧急性脑梗死”收入我院神经内科。发病早期,谭大爷右侧偏瘫,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。他在病情回顾中写道:“我身体完全处于瘫痪状态,左边好点也使不上劲,一动就痛。并且鼻孔插有氧气管,右手右脚不知被什么仪器捆绑着,说重点跟死人相差无几了。除了室内的一切,外面的世界与我毫无干系了。”在神经内科住院2周后,谭大爷的病情逐渐稳定下来。然而,尽管脱离了生命危险,却没有摆脱后遗症的困扰。一日三餐都需要家人喂到嘴里,翻身、下床等活动要靠家人来抱、扶才能完成,女儿力气小容易摔倒,女婿又在一次过度用力中不小心受了伤。


1_20220617_084613761


谭大爷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,因为重病将子女的生活节奏全部打乱、成为家人的负担,心理上的内疚和压力,比身体上的麻木沉重更令他痛苦。为了进一步提高活动能力和自理水平,谭大爷在病情稳定后转入康复医学科,继续接受康复治疗。





02

提到康复医学,多数人的印象是按摩、理疗、针灸、拔火罐,但实际上,康复医学是与预防医学、临床医学、保健医学并列的四大基础医学类别之一,总目标是减轻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,使他们重返家庭或社会,过上有意义的生活。在残疾已经形成、无法百分之百恢复的情况下,充分发挥身体的残留功能,最大限度地获得自理、劳动和娱乐的能力。在谭大爷发病入院第三天,物理治疗师就来到神经内科病房,早期介入康复,指导谭大爷进行床旁康复训练。

早期,物理治疗师对谭大爷的右侧肢体进行被动活动和牵伸训练,避免关节僵硬、肌肉萎缩等并发症;同时对肢体的残存力量进行训练,指导谭大爷练习独立翻身和坐起。

1_20220617_085045961

2周后,谭大爷可以在床边坐稳,也能在家人的搀扶下在病房内小范围走动,但是右手臂依然没有恢复,垂在身边一动不动。在由神经康复诊疗组长主持、华西驻院专家指导的康复评定会上,诊疗组成员共同为谭大爷制定了全新的康复治疗方案,包括康复治疗的难度和丰富性、增加作业治疗等。与此同时,神经内科的肖莉主任医师每周都会到康复病区进行查房,确保患者的疾病向愈,体征稳定,为进一步的治疗方案提供建议和帮助。

1_20220617_085450915

出院时,谭大爷的手仍然握不住笔,但可以用胶带把笔捆绑在手指上,一笔一划写出歪歪扭扭的几个小字。他在信中写到:“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和精心治疗,加上自己积极配合,努力锻炼,现在已有较大好转。生活中,如吃饭、睡觉、脱衣、穿衣、大小便基本能自理。患病右手也能帮上小忙。空时还可用右手鬼画桃符的写几个字,自我感觉恢复到原来的40%-50%,行走和做事右脚还不很方便。




03

出院回家后,谭大爷在康复门诊定期参与康复治疗。五个多月过去了,他的情况仍然在不断好转。现在可以为家人准备饭菜了,一家人能够围坐在一起包饺子,字也写得越来越工整,一有灵感,就会在客厅的小桌上用纸笔记录下来。

1_20220617_085942621

对于康复医学来说,最终目的是实现患者的“回归”,即主动地重新融入家庭、融入社会,而不仅仅只是被动地“回家”。对谭大爷来说,医院不仅是延长生命的地方,更是使他重新树立生活信心、重拾生活热情的地方。

脑血管病造成的部分后遗症是无法逆转的,但即使在肢体功能残缺的情况下,依然可以通过训练或代偿来提高自主生活的能力,追求兴趣和爱好,获得自信、积极的生活态度,这就是康复医学的核心意义。